About this Episode
“百年一遇”变得“年年一遇”了吗?
不知道你有没有听过一个对暴雨、高温、甚至是洪水等极端天气的吐槽叫:“百年一遇年年遇”。这似乎是对如今媒体追逐流量博眼球的诟病,但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极端天气是不是真的变多了?气候变化究竟是不是正在发生?而这又对人类社会意味着什么?和你我又有什么关系?
本期节目,我们有幸邀请到了绿色和平东亚分部“气候风险项目”的负责人 刘君言 博士,以及食通社资深编辑 王昊 做客,一起聊聊极端天气、气候变化以及他们对人类社会,特别是农业与你我餐桌的影响。
本期你会听到
刘君言
绿色和平“气候风险研究项目”负责人
中国社科院可持续发展经济学博士
王昊
食通社资深编辑,多年深耕食农领域
主导了“京津冀和华南地区‘气候变化和生态小农’调研”
在这段对话中,我们从两位嘉宾所看到的极端天气与气候变化聊起,聊到了:极端天气究竟是不是变多了?气候变化与全球变暖又究竟是不是骗局?气候变化有没有无法挽回的临界点?这些变化对于你我,以及其他城市居民来说,究竟有哪些影响?在极端天气面前,农业受到了怎样的冲击?这些问题能通过科技进步解决吗?作为普通人,我们又能做些什么?等等话题。
在这期节目里,你将听到复杂人类社会系统的脆弱性。两位嘉宾也让我们清晰地听到了气候变化的深层逻辑、以及它又与我们的关系。那就请你和我们一起加入这场探索真相的对话吧!
结语
天域:我觉得本期节目给我最大的帮助就是从人类社会系统复杂性的角度重新去理解了气候变化的议题。正是因为它的复杂性,我们才很多时候无法看清事物的真实成因。面对气候变化,我们也不是需要做出“all or nothing”的极端选择,而是应该意识到:我们所处的很多问题,其实来自系统内部反馈的滞后性。
推荐你查阅绿色和平气候风险项目组与中国农业大学刘娟教授、陕西师范大学刘杰教授合作发布的气候风险对农户生计冲击的研究报告《节气的时差》。这份报告从实际案例出发全面剖析气候变化对农业影响的认知、应对措施及效果。
《节气的时差》报告发布资讯:https://www.greenpeace.org.cn/2025/04/16/small-farms-big-challenge-2025-pr/
《节气的时差:多元农户经营主体气候变化认知与适应策略案例研究》PDF版:https://www.greenpeace.org.cn/wp-content/uploads/2025/04/greenpeace_small-farms-big-challenge_2025_cn.pdf
微纪录片《节气的时差》:节气出现时差,中国小农如何迈出适应的步伐?
https://mp.weixin.qq.com/s/HL6LdDkgYcfxCE-nHSdHpA
鸣谢
感谢绿色和平组织的菜小圆与王宇宁在节目制作过程中给予我们的帮助和建议!
本期节目制作
王一山(制片人)
在洋(节目剪辑)
Alan(节目运营)
TIANYU2FM的理念:每期对谈有价值的声音
我们是天宇和天域,是挚友,也是一起求知的伙伴。这是一档为了开拓眼界,走出自我局限而设立的播客,我们通过与人的对谈来与未知的领域及知识互动。
主持人简介
天域 | 杰激(声音偏高):服装电商公司创始人、UnDeR20合伙人(小红书:李天域 Jack)
天宇 | 大白(声音偏低):从事中日流行文化与媒介研究(文章见于澎湃新闻私家历史、网易新闻历史频道等)